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

Liege train station -找個地方轉車


在歐陸旅行,無論你的交通工具是飛機、火車還是巴士。跨國轉車是那麼頻繁。但好在,熟悉下一個鐵路系統並不太難。系統轉換間,也教會你認識幾筆地理地名,欣賞不同的轉運空間。舉例,荷蘭馬茲垂克通往比利時這一段過境,轉到Vise這個臨近車站,原本會是最實惠的選擇。但我通常多消費幾歐元,坐到比利時的交通樞紐-Liege,欣賞這個絕美的車站。
記得第一次出Liege車站,我忍不住向剛在火車上閒聊的比利時婦人,讚嘆這個車站的科技優雅。她脫口說出「Santiago Calatrava」這個名字。從她驕傲的眼神,我知道他也喜歡這個車站。但聽起來他不是比利時人。


Santiago Calatrava是西班牙籍的建築大師。他的建築遍布歐洲大小城市,是歐洲人多相當熟悉。他的靈感常從林木蟲鳥的形態美學取得,主張建築物的結構「自然」就有力學的美,而不須多做裝飾。但能這麼說,你不能忽略他精準的工程運算能力,以致能一氣呵成演譯口中建築自然。

Liege車站的地形其實不工整。但Santiago Calatrava前方的車站大廳順接較低的站前廣場。車站後方較高的道路也與一樓的大廳接齊。以致,前後方的旅客都可無障礙地進入月台。但我更驚艷Santiago Calatrava的建築敘事張力。

乘客搭乘手扶梯從兩端大廳,往上或往下到月台。拔高的玻璃天棚,與升降梯上擦拭玻璃帷幕的工人,隨同開闊的天空景象,讓你驚訝這建案如此優美。當你駐足停留之際,你發現:你比預計的乘車時間更早到了月台。這是因為,在這個車站,旅客像在「建築地景(land-scape)」上移動,幾個流動的坡度之後,自然地選擇在車站中最美的風景下等待。巧妙地,Santiago Calatrava讓月台重新當上車站的主角,讓旅客靜下心來啟動旅程,或者欣賞建築新生的天際線,而非迷失在車站商店裡不適當的消費。

Santiago Calatrava成熟的建築語彙,贏得標案一點都不令人意外,尤其橋墩、車站、體育場,這種大型的公共建築本是他所擅長的。插曲是,這個西歐經濟排名倒數的區域(特別是比利時法語區),還是對造價不低的車站,訴求務實,曾用抗爭給他一點考驗。但我總覺得,居民們不曾懷疑過Santiago Calatrava


而是,建築師只負責一座美麗的車站,旅客也只負責一段駐足與讚嘆。之後?與之外?
設計仍需持續設計罷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